世界经济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靠新冠疫情翻身,7种期刊的IF首次超过100,它们

2022年度《期刊引证报告》显示:共有近13 000种期刊获得IF,其中科技期刊9626种,相比上一年度的9500种增加126种。所收录的期刊中逾60%期刊的IF实现了上涨。IF最高的仍然是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但今年下跌较多,由508.7降至286.1。Nature、Science、Cell分别为:69.5、63.7及66.8。全科医学、重症监护、公共卫生、传染病、免疫学和基础生物医学领域期刊的引文影响力继续显著增加,全球顶尖的Lancet、N Engl J Med、JAMA、BMJ四大医学期刊的IF 分别为202.7、176.1、157.3和93.3。Lancet的IF由上一年度的79.3猛增至202.7,在全科医学和内科类期刊中排名第一,首次超过了N Engl J Med,后者自《期刊引证报告》发布以来的几十年中始终位于全科医学和内科类期刊的首位。

从公布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全球学术界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快速反应,以及新冠疫情对医学类期刊评价指标的巨大影响。科研人员和衷共济地不懈努力以探索病毒的起源、传播和影响,并勠力同心地研发新的药物和新冠疫苗,正是这些研究成果助力了医学类期刊IF的非正常飙升,今年IF大长的期刊都或多或少与发表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文章有关。在SCI数据库中2021年引用次数最多的10篇论文中,3篇发表于Lancet,且全部都与新冠病毒的研究直接相关。今年Nature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本在一年内总被引次数超过100万的期刊。Nature发表了16篇被引次数超过500的论文,其中12篇与新冠病毒研究有关。7种期刊的IF首次超过100,它们都发表了大量与新冠病毒有关的研究论文。

Cell Research重新回到榜首,最新IF为46.3,去年IF仅为25.6,也是第一次超越20,今年干脆就翻了近1倍;更有甚者,Cell Discovery的IF去年还是10.8,今年则高达38.1,干脆翻了3倍;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去年IF首次破10,今年翻了2倍。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一本定位为分析化学领域的期刊,创刊后的IF始终未超过5,而今年却达到14.0;对其的分析显示,其所发表的高被引文章仍为与新冠相关的综述,请注意该刊是化学类期刊。病毒研究领域的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从1997年创刊后IF始终都没超过3,今年的IF达到20.7。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今年国内期刊IF涨幅的冠军非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莫属,其IF去年仅为3,今年直接怒涨10倍,超过34。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见,新冠疫情对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不容小觑。在现有的形势下,我国希望坚决破解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全面纠正科技成果评价中单纯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贡献等不良倾向;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破除“唯论文”和“SCI至上”为突破口,不把论文数量、代表作数量、影响因子作为唯一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希望打破既有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全新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这些初衷良好的创新之路仍然荆棘密布,对我辈而言依旧任重而道远。

作者:游苏宁

2020年底暴发的全球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也给国际交流和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损失。就在人们认为新冠疫情所致的影响“有百害而无一利”之时,中国科研管理和期刊界“万众瞩目”、不少英文期刊办刊者“翘首以盼”的2022年度《期刊引证报告》得以发布,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对社会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给学术出版、尤其是医学类期刊带来极大的利好,导致期刊的影响因子(IF)出现令人瞠目结舌地暴涨,对广大科研人员的心理承受力造成降维打击。

国内学术期刊今年的成绩可谓“星光璀璨”,令人目不暇接。本年度中国大陆地区共有273种期刊被SCI收录,相比上一年度增加21种,增幅为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