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坛2021年春季会议举行 如何实现全球经
疫情之下,可持续金融、气候变化、公共卫生、贸易投资及国际合作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近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年春季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这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全球治理呼唤变革
在后疫情时代,以国际合作破解现实难题正在成为一种广泛共识。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团结才能够发展,才可以应对当下的种种挑战。否则,没有人会是赢家。
国际金融论坛(IFF)大会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小川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次会议围绕“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这一主题开展研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新开发银行行长马科斯·特罗约表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E7国家(即中国、印度、俄罗斯、印尼、巴西、墨西哥、土耳其)GDP为53万亿美元,已经超越G7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的GDP(4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新兴国家正在崛起,这个趋势在后疫情时代将延续下去,全球治理应反映出这种变化。
在后疫情时代,以国际合作破解现实难题正在成为一种广泛共识。IFF联合主席、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说,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人们必须要意识到,只有团结才能够发展,才可以应对当下的种种挑战。否则,没有人会是赢家。
第12任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演讲中表示,抗疫过程中的“中国模板”对于世界都有启示作用,“对公共卫生以及医疗领域的投资是具有成本效益的,它不仅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还可以节约资金,推动经济增长。中国迅速从疫情中复苏,便是最佳的榜样。所以,应当鼓励国际金融机构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其他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以确保所有国家都能获得专业知识和包括疫苗在内的必要医疗资源”。
联合国工业和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认为,疫情造成了破坏,也提供了机会。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各国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大大改变了各种金融服务的形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全球的治理要想做得好,要保证所有国家遵守国际治理,而且要有一种契约精神。全球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且要采取更有纪律性的措施。”
如何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的国际合作,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全球货币政策在宽松的基调下加速分化,西方发达经济体政策宽松幅度前所未有,决策的独立性明显下降,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外溢效应,推高了全球债务规模,推升金融市场泡沫和通胀预期。在发达经济体坚持低利率政策的同时,近期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宣布加息,可能引起全球金融资产重新定价,甚至造成资产泡沫的破灭。对此,梁涛建议,应该深化抗疫合作,加强政策协调。
绿色复苏势在必行
气候问题不是“未来的威胁”,而是现实。虽然《巴黎协定》得以在2015年的全球气候大会上通过,目前已有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签署了该协议,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有缺口待弥补。
后疫情时代,各国除了要共同应对疫情造成的问题,还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全球经济应如何实现“绿色复苏”?
IFF联合主席、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国前总理韩升洙表示,气候变化不是“未来的威胁”,而是现实。虽然《巴黎协定》得以在2015年的全球气候大会上通过,目前已有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签署了该协议,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有缺口待弥补。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认为,主要缺口有3个,分别为承诺缺口、技术缺口和资金缺口。尤其是资金缺口,他认为目前掌握的资金不足以支持各类行动的需求。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他认为,目前全球资金配置并没有与气候变化危急程度相匹配,虽然疫情中的部分资金的确用到了正确的地方,但仍有一些经济体并没有给予绿色发展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他认为,必须将更多的研发力量、更多的投资投入到绿色发展领域。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艾哈迈德·赛义德也认为,绿色复苏将是有韧性的复苏,将令所有人受益。他表示,全球的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全球解决方案需要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