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聚焦世界经济“热词”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于3月20-22日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在中国已经开始第十四个五年计划,迈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之际,对全球经济及其前景、特征、挑战的判断也至关重要。海外人士各抒己见,世界经济“热词”在论坛中高频出现。代表们认为,包括经济金融稳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多股力量将重塑未来一二十年的世界经济。
复苏:快于预期但失衡严重
国际机构关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预期一直在随着各种信息的涌现而不断得到修正。
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表示,全球经济前景在近几个月有了大幅度改观,预计2021年和2022年分别可实现5.5%和4%的增长。全球产出到2021年中期将达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中国经济复苏将成为非常重要的火车头。贸易和投资将在确保强劲复苏及经济高度韧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为此经合组织明确推动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政策,促进公平竞争,在各国也有相关政策领域的工作可以去做。
论坛外方主席、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开幕式上表示,“回首2020年……新冠疫情加剧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变革;极具韧性的商业模式正推动着经济的复苏,特别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再次率先走出了危机。”
他认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态势将会延续。这是由于人类社会对于繁荣和福祉的渴求更甚以往。可持续发展一定会成为全球共通的新话题,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则亟待提升到新的高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杰弗里·冈本表示,IMF在1月份时曾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5.5%,但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刺激下,可能速度会更快一些。这意味着在今年4月份即将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有可能提高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
但冈本指出,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并不平衡,在2020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速都低于预期,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状况都不一样。各国之间,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加。除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速在最近两三年比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低2.2%。
斯坦福大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迈克尔·波斯金比较了不同国家地区的复苏情况,他认为美国有望在2021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增速或超过6%,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改善,产能将达到大流行前水平,在短期内还可继续释放潜力。在收缩幅度远超美国后,欧洲的复苏大概要两到三个季度,一个原因是疫苗接种速度较慢,许多新兴市场也在面临经济中断、医疗基础设施薄弱和疫苗供应不足的问题。他希望,全球增长能够在今后十年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当然不一定会非常高。
代表们不约而同地认为,疫情对最脆弱的群体影响最大,危机主要影响了低技能和贫穷的人。古里亚指出,疫情加剧了不平等现象,包括国内和国际的不均等。
宽松:压力较大暂时可控
当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实行非常宽松的政策,流动性利率接近零,而世界处于不平衡的复苏中,市场对此非常敏感。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杰森·福尔曼看法相对乐观。他认为,全球经济中科技的力量和大量的财政货币措施改变了经济衰退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美国的巨额刺激在拯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的利率水平是过去50年来最低的水平,尽管有通胀压力,但预计通胀不会超过联储的目标2%。
他分析说,目前拜登政府的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政策比较集中在支持家庭消费。不过美国的财政刺激政策其实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让经济回归到正轨。他预计明年美国的经济,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国内生产总值(GDP)都会恢复到疫情以前。第二步将是需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更好地进行政策方面的设计,更多关注气候变化、基础设施以及人,提高教育水平和降低儿童的贫困率等。
福尔曼认为,由于采取了财政刺激措施,只要美国经济本身不出问题,即便经常项目逆差达到2%-3%的比重也并不令人担忧。他承认,制造业占到美国经济的不足10%,现在还在下降,拜登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税收或者政策倾斜措施。
但他认为,经合组织预期美国在今年年底的时候整体的产出会超过疫情前水平,这有可能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