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逆全球化是如何改变全球经济范式的?

关注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贫富分化在多国加剧,民粹主义兴起,出现逆全球化的倾向。

很多观点把“全球化带来各国整体福利改进”视为给定,而仅把所暴露的问题看作二阶的分配问题,把全球化视为应当为之努力的发展方向。但仔细反思,也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

例如,全球化是否是不言自明的好事?当下的种种逆全球化的动向是否意味着全球化历史进程的终结?是否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是非黑即白的两个方向?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云锋金融今天与您分享一位“主业投资,副业写文”的投资经理的文章,探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微妙之处。

文章不代表云锋金融观点。

作者|欢乐谷山人

来源|欢乐谷山人(ID:gh_5b0f008)

01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人类社会从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各个地区、各个文明的交流就已经处在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从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军事扩张、中国各个朝代的开疆扩土、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到大英帝国的繁荣,贸易和战争成为人类货物、知识和科技传播的主要方式

希娜帕特农神庙

图片来源:Pixabay

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但欧洲列强的利益冲突导致了惨烈的战争和全球化的嘎然而止。从一次世界大战到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经济危机、种族冲突和社会动荡主导国际局势,全球化进入一个低潮。随着二战的结束,马歇尔计划、布林顿森林会议和各个国际机构的建立开启了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的签署、WTO的成立、冷战的结束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把全球化推向一个个新的高潮。

而互联网科技革命则进一步拉近了人类的距离。非洲的资源、中国的劳动力、印度的程序员、日本的精密制造、美国和欧洲的技术和资本,通过产业分工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并把产品销售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个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创新的速度,增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极大地改善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也促进了世界和平。

然而,过去几年期间,民粹主义开始在各个大陆兴起,美国、欧洲大陆、英国、巴西、俄罗斯、中国、菲律宾等国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运动以及反全球化力量。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和2019年的新冠疫情把中美冲突推到一个接近失控的冲撞轨道。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也都受到各种责难而失去方向。一时间,逆全球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危机、美国贸易赤字到新冠疫情,全球化都成为罪魁祸首。从大家津津乐道的中美双生体到箭在弦上的中美脱钩,中美日益进入一个经济、文化和军事对立的时代和修昔底德陷阱,出现了中美必有一战的叫嚣。

人类文明又走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人们不禁要问,全球化的道路难道走错了吗?全球化的益处和坏处又在哪里?我们难道又要重复历史的宿命吗?

02 全球化一定是最佳选择吗?

根据维基百科定义,全球化是世界观、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换所带来的国际性整合的过程。大规模的全球化始于十九世纪。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世界的经济文化连接日益紧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一词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200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定义了全球化的四个基本方面:贸易和国际往来、资本与投资的流动、人口流动、知识的传播。集中在经济领域,通过产业分工和规模经济,全球化可以大幅提高人类的生产力、降低成本。通过分工协作和比较优势,各个国家找到它们擅长的领域和成本优势,通过国际合作和贸易来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在充分利用外国知识的基础上

新兴市场国家生产力平均每年提升0.7%

图片来源:IMF

人类的经济活动充满着不确定性。每个国家的经济是由众多独立的经济个体和看似随机的经济活动的总合,是一个时间阶段的经济增长的复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