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提振全球抗疫信心 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面对疫情大考,中国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为阴云笼罩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认为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正面案例。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实现由负转正殊为不易,预计将成为今年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将有效提振全球抗疫信心,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非洲舆论认为--
增长势头强劲 传递积极信号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中国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后,非洲媒体和各界人士第一时间予以高度关注,积极评价中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努力,赞赏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进理念,认为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呼吁深化对华合作,促进非洲经济复苏和发展。
南非外交部副总司长苏克拉尔表示,中国经济成功实现反弹,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政府迅速果断采取行动,全国人民通力配合,及时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制定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经济政策,有助于提振消费者信心,进一步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苏克拉尔强调,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挑战。南非相信中国将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更大贡献。南非期待与中国进一步加强经济、科技、卫生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以此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促进两国和世界繁荣发展。
埃及《金字塔报》报道称,中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采取严格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并加快复工复产,向世界各地出口防疫物资和电子产品等疫情期间急需物品。文章关注到,本月底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预计中国将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尼日利亚财经媒体Nairametrics报道称,中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经济恢复势头进一步巩固,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文章关注到,中国9月份进出口额、“双节黄金周”旅游收入、海南离岛免税商品销售额等数据显示,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愈发强劲。文章强调,中国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这为中国创造了更多的消费。
肯尼亚《民族报》报道称,中国经济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并有望成为今年唯一一个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文章关注到,中国即将在上海举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说明中国有信心在战胜疫情后重启大型经济活动,体现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彰显了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和对外开放的郑重承诺。
欧洲媒体评价--
防疫切实有效 经济重回正轨
欧洲媒体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数据,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数据后,积极予以报道。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认为,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长4.9%,增速已经接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水平。文章称,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各类商铺门店都挤满了顾客,显示出中国消费者高涨的消费热情。文章指出,今年9月份,中国零售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3%,但德国和世界其他很多地区却还在考虑重新采取封锁措施。中国在今年年初经历了短暂的“阵痛”后,消费和出口都已经开始复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速已经接近疫情暴发前的水平。文章分析认为,虽然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4.9%的增速略低于此前专家预期的5.5%,但较第二季度3.2%的增速提速明显,与第一季度相比,形势得到了彻底扭转。
德新社报道认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下滑6.8%,但中国政府通过严格的防疫措施控制住了疫情,使得第二季度经济迅速恢复了增长。报道还指出,除了GDP指标外,中国工业生产和零售业销售均实现了正增长。
德国《经济周刊》网站刊发题为《在中国,是经济繁荣而不是“封城”》的文章指出,正当德国笼罩在第二次“封锁”恐慌之中时,中国早已成功控制住了疫情,并且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处于领先位置。报道介绍称,中国的防疫措施不仅在流行病学层面,而且在经济层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严格的隔离检疫措施确保了病例不会在境内造成大规模传播。鉴于中国境内病毒大规模传播风险已经很低,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限制也就不再必要。这使得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