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世界经济大衰退,中国脱贫计划却罕见逆转,如

时间仿佛被逆转——

一些被打上“落后产能”标签的生产线,已在安静等待产业转移的洪流,以外贸为主的工厂里,空的工位悄然增多。

然而,风云突变。2020年最后一个长假却和“世界工厂”无缘,流水线上突然人声鼎沸,8天假期被压到了2、3天,订单排到了明年5月……

这一罕见的逆转,是由众多极特殊情况促成的。

所以,有人希望这一年快点过去,也有人对未来心生恐惧。

有恐惧并不奇怪,“世界工厂”本身就是最雄厚的命运交响曲,40年8亿人脱贫,甚至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难免有路径依赖。

中国原本想在2020年结束时,结束这一乐章的——即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19年底,官方表示中国还有贫困人口551万,贫困县52个。

然而,就在这一章即将翻过的时候,贸易战、疫情却接踵而至,最难的一个季度中国GDP下滑达到6.2%,不仅继续增长成了问题,还有脱贫能否按计划完成?

其实,答案早已经最直白地刷在了农村的围墙上:“谁先装宽带,谁先奔小康”“在家网上开店铺,家庭事业两不误”……

依稀之间,历史早已换了年轮,早些年的标语还是,“外出打工找门路,早日脱贫讨媳妇”,“窝在家里出懒汉,出门干活人人赞”……

新的标语是新时代的指向,数字经济已然漫卷。

过去,中国通过把4亿农民变成工人,成就了中国脱贫故事的上半场;如今,当生产能力已达需求极限,新浪潮将会成为新的华彩乐章。

中国脱贫路径2.0:数字经济

工业化以来,世界各国发展、富裕之路只有一个路径:减少农民。

中国农民大规模加速告别土地始自1980年代,以“苏南模式”和“珠三角模式”为先导,大约4亿农民摆脱了修地球的命运。

大量人口从第一产业涌入第二产业,成为最有效的扶贫。

不过,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多的农民。当中国建成了全世界最令人生畏的工业体系,在诸多领域,甚至远超全世界的总需求,在创造就业方面,传统工业经济开始有点力不从心。

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难得的技术革命奇点效应,数字经济对产业的塑造堪称颠覆。

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贡献就业岗位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预计今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口将超2亿。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做个简单的对比。

中石油是员工数量最多的中国公司,超过130万人;再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典型,富士康目前拥有60多万员工,峰值人数一度达到120余万。

作为数字经济的代表企业,美团在2019年共有398.7万名外卖骑手实现就业,几乎是中石油+富士康员工数量总和的两倍。

像中石油这样的垄断国企,门槛高,可不是谁都能进的;而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不少制造企业,为了压缩用工成本,也正告别劳动密集型,要么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打造“无人工厂”,要么将生产线转移至它国,国内雇员数量不断下降。

骑手,是数字经济对传统服务业再造的典型代表。其技能门槛相对较低,灵活度高,吸纳性强,很适合中国这种转型周期漫长的国家。

根据美团平台连续3年的跟踪分析显示,约有75%~80%的骑手来自农村,对于学历受限、缺少上升通路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家境贫寒的贫困人口来说,骑手成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获得收入的有效路径。

今年4月,美团针对52个未摘帽的贫困县开通招募专线,提供5万个骑手岗位。到了6月,扶贫举措升级,美团面向贫困县再提供20万骑手岗位。

截至8月底,美团平台2020年新增骑手达212万人,其中13.7万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收入方面,从今年上半年看,有接近五成的美团骑手月收入达到4000-8000元。

在传统工业时代,要让如此体量的人融入生产流程将会是十分费力的事情,但在当下,成为一名骑手,正常情况下,脱贫并非难事。

平等,真的能当饭吃

每一次技术进步固然会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同时也会带来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固化和对立等负面效应。

很多时候,弱势群体往往沦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因为,他们对新时代、新技术的感知和适应往往也是最差的。

如果对这种情况听之任之,全面脱贫可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以弱势群体中,最典型的残疾人为例,导致贫困的众多原因中,残疾是一个重要因素。截至2019年底,中国尚有47.9万残疾人未能脱贫。全国近200万有返贫风险的人口中,也有不少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