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全球经济进入次优轨道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
近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2020年“创新经济论坛”媒体线上圆桌会上表示,受疫情冲击影响,全球经济处低迷状态,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会继续提高。与此同时,他指出,反全球化、地缘政治恶化导致了全球公共合作的破裂和下滑,当前的重要课题是让世界看到共同合作的方向。
朱民指出,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持久性的损伤:首先是经济衰退,全球经济运行轨迹被移至一个低水平。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的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来估算,今年全世界GDP净损失大概有8-9万亿美金,“这个损失已经不可能补回来了,所以我们以后会沿着被压低的次优轨迹往前走。”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疫情损害了生产能力,失业率大幅上升,并进一步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再造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组,导致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在这两个因素的叠加下,全球经济会处于低迷状态,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面对当下巨大的不确定性,今天我们在哪里?明天世界会走向哪里?其实是不清楚的。”
在货币和财政政策领域,朱民认为,各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的“一揽子计划”已经用完,当前的政策空间非常有限。疫情导致的经济危机,已经从流动性危机走向偿付危机、破产危机,这意味着虽然流动性问题在财政和央行的大量刺激下稳住了,但是面临长刺激的压力以及结构变化,企业可能会走向破产,而科技发展会加速这一进程。
他举例道,美国最新的破产企业案例数已经超过了2008年的10倍。按照过往的经验推算,企业破产的高潮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面对破产危机,政府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支持好的企业,让僵尸企业破产,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朱民指出,今年中国是G20中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根据IMF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GDP将增长8.2%。“我们预测今后两年中国经济对比2019年年底的水平还有10%左右的增长。与此同时,世界上相当多国家的经济在2020年和2021年加起来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比如说意大利今年是-10%的增长,明年也就是3-4%左右;德国是-8%的增长,美国在2021年底也回不到2019年底的水平。”
此外,他认为,当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来自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财政刺激能力有限,经济恢复也可能较为缓慢。从区域来看,亚洲占全球经济的份额会继续扩大,增长会保持相对较好的水平。全球经济格局会继续发生变化,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会继续提高。
“在企业和国家的合作方面,现在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点。”朱民表示,疫情是一个全球公共事件,现阶段全球需要通过合作共克难关。
但是,“这次疫情危机,对我和很多人来说,感到最失望的就是全球公共合作的破裂和下滑。在以往的危机中,政府都会加强合作;这一次不是没有合作,而是反全球化、地缘政治恶化把合作降到了一个低点。”因此,他希望通过“创新经济论坛”与全球嘉宾共同探讨如何合作,让外界看到全球合作的希望、机遇和未来。
据了解,彭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际战略研究所和曼德拉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20年“创新经济论坛”将于11月16日至19日以云论坛形式举行。主办方表示,届时包括现任及前任国家元首、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在内的500余位全球嘉宾参会,讨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蓝图,推动可持续、包容性发展等话题。(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