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基金微访谈》| 长城基金廖瀚博:全球经济衰退

为什么全球经济不会像股市一样V型反弹?“超级通胀”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超级通胀”真的来临,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怎么看今年接下来的科技股行情?5月19日上午10:00--12:00,我司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廖瀚博先生做客今日头条《基金微访谈》栏目,解读近期资本市场热点,以下是本次微访谈全文,供朋友们参考。

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

廖瀚博

长城基金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

中山大学工学硕士,8年证券从业年限

2017年进入长城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长城基金基金管理部基金经理

目前管理的产品:长城环保主题混合、长城行业轮动混合、长城久鼎混合

自下而上的成长股选股型选手,重点关注公司成长性兼顾估值,追求长期业绩

长城环保主题获海通证券三年综合五星评级、招商证券五星评级(数据来源:海通证券,招商证券,2020年5月)

访谈全文

1、首先谈一个偏宏观的问题,目前A股、美股等经历3月23日的深度探底后,都迎来了比较强劲的反弹,为什么全球经济不会像股市一样V型反弹?后续国内A股行情会如何演绎?

廖瀚博:股市是经济基本面和投资者情绪的综合反映,其波动程度远大于经济实际运行。资本市场对疫情的反映,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恐慌性暴跌,反映的是市场对疫情未知的恐惧。第二阶段是超跌反弹,反映的是随着认知深化以及疫情控制,市场对前期超跌做出修正。第三阶段是回归正轨,反映的是疫情后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

目前A股市场处于第三阶段,对于疫情的爆发、控制,以及疫情后复工有充分的预期,但是对于疫情后经济将会如何运行,存在着较大分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整体仍将延续震荡,投资机会以结构性行情的形式轮动呈现。

2、5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全球和国内经济的宏观形势,报告明确“今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但现在大家对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反而乐观情绪有所升温,你怎么看在全球大衰退背景下的权益市场投资?过往的投资风格会面临哪些挑战?

廖瀚博:毫无疑问,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今年可能又是最艰难的一年。但是,疫情仅仅是一次性影响,社会终将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在疫情之后,权益市场表现较好,一方面反映了疫情后经济缓慢复苏,另一方面反映了全球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中国是第一个爆发疫情的国家,也是疫情应对最好,经济恢复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显著好于其他的海外国家。中国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未来仍是外资配置的重要选择。

在投资风格上,我很少追逐所谓“市场热点”,向来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投资策略。在我看来,选出优秀的上市公司,分享公司成长的果实非常关键。所以,我更关注的是公司自身的成长性,而市场的牛熊变化或风格变化,对我的投资策略影响不大。

3、随着央行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各国政府纷纷举债,市场担忧在疫情后,这些钱将带来“超级通胀”,你认为“超级通胀”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超级通胀”真的来临,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

廖瀚博:我认为出现“超级通胀”的概率不高。目前猪价已经见顶并逐步回落,预计食品涨价压力有所降低,全球经济复苏仍需要一定时间,原油价格和金属价格均处于相对低位,尽管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但是在缺乏需求强有力支撑的背景下,很难出现“超级通胀”。

如果真的出现“超级通胀”,流动性将面临考验,流动性环境由宽松转向收紧,对权益市场的投资是偏负面的,市场的投资机会减少,对于个股基本面要求会变高。如果出现“超级通胀”,建议持仓进一步聚焦到优质个股。

4、今年年初,市场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科技股将是今年绝对主题。但在疫情冲击和外围波动反复的情况下,对科技股投资也相对变得谨慎起来,你怎么看今年接下来的科技股行情?

廖瀚博:科技代表的是技术进步的方向,技术进步驱动生产效率提升,创造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这是资本市场永恒的投资热点。但是科技股的影响因素较多,一方面是科技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是技术产业化的进展。今年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行情非常突出,其本质是5G普及的技术进步,驱动上下游产业链需求增长的周期性投资机会。受疫情影响,需求释放节奏可能会延后,但是不会消失,整个产业升级的周期会变长。站在当前时点,市场对科技股的预期相对充分,未来行情的走势关键看需求量以及具体的释放节奏是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