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淡水河谷并非永远的神话访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

摄影:孟昭玉

编者按:巴西淡水河谷(国际)有限公司与中国最大干散货船及全球最大干散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铁矿石船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淡水河谷拥有并运营的4 艘40 万载重吨超大型矿砂船将转让予中远集团,并供淡水河谷长期租用25年。淡水河谷还将与中远集团订立类似的长期运输合约,即中远集团将建造与淡水河谷目前运营的超大型矿砂船载重吨相似的10 艘超大型矿砂船,并向全球运输巴西铁矿石。围绕该项合作协议,本刊专门采访了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斌教授。

世界海运:刘斌教授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就如下话题和您展开探讨。近日,一则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关注与热议,那就是中远集团全资子公司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国际)有限公司签署了铁矿石船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双方协议,淡水河谷公司拥有并运营的4艘40 万载重吨超大型矿砂船将转让给中远集团,并供淡水河谷长期租用25年。淡水河谷与中远集团将订立类似的长期运输合约,即中远集团将建造与淡水河谷目前运营的超大型矿砂船载重吨相似的10 艘超大型矿砂船,并向全球运输巴西铁矿石。请问刘斌教授,该协议的签署对于双方来讲,意味着什么?

刘斌教授:该协议的签署对于淡水河谷和中远来说,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对于淡水河谷来说,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弥补投资失败,减少损失,实在是峰回路转。更让淡水河谷松一口气的是,此时签订合同可以大大减少被进行反垄断调查的风险以及股价下跌的风险,而且出售部分资产也有利于化解其现金流紧张。

对于中国远洋来说,如能尽快投入中巴间铁矿石运输,将有利于中国远洋明年力保盈利。为了分散风险,还会有中资航运企业与淡水河谷达成类似合作。

世界海运:淡水河谷是举巴西一国之力打造出的超大型国有企业。您曾经提到,多年的扩张使淡水河谷变得愈加野蛮和富有侵略性,在世界矿业界素有“魔鬼公司”之称。那么,请刘斌教授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垄断帝国是如何形成的,对我国钢铁和航运市场存在哪些危机和潜在的隐患?

刘斌教授:淡水河谷垄断的历程发人深省。自1997年5月6日开始,淡水河谷便启动了私有垄断计划,以3.34万亿雷亚尔(31.4 亿美元)从政府手里购买了41.73%的股权。淡水河谷首先保留了在纽约证交所和巴西圣保罗的上市公司地位,接着将8.8 亿美元的能源项目出售,专注经营矿产业,整合巴西国内的四大矿区,海外上市。为实现上述国家垄断的世界战略,淡水河谷首先整合巴西国内的铁矿业,展开了一系列兼并重组活动,将非主业卖掉,集中铁矿石等主业,发起了向世界头号霸主的挑战。从2000年开始,淡水河谷开始了兼并巴西第二大铁矿公司MBR 之路,历时7年多的漫长谈判,最终于2007年获得MBR92.9%的股份,合计6000 万吨的铁矿石出口量。此举对淡水河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兼并结束后,淡水河谷完成了立体式的铁矿石出口,控制了矿山、铁路、公路、堆场、港口集疏运体系,成为巴西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商,出口份额占巴西85%以上。

此后,淡水河谷一鼓作气,于2007年收购了加拿大Inco公司,2008年收购了澳大利亚AMCI公司,2010年收购了Xstrata公司,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综合矿业公司。独特的国家垄断优势造就了淡水河谷的垄断利润,2011年全球500 强中,淡水河谷的利润率全球第一。淡水河谷总资产的增长完全依赖于权益的增加,权益资本的增加可以引导银行资本,而银行资本可以盘活社会资本。淡水河谷业绩如此惊艳,核心就是来自于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该公司2/3 的利润来自于铁矿石,尤其是对中国钢厂的涨价。

近年来,淡水河谷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净利润都保持着强劲的上涨态势。资产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而垄断让淡水河谷在所涉猎的领域一言九鼎,中国钢铁业完全被淡水河谷征服。对比2010年和2011年淡水河谷铁矿石出口量和损益表可发现,淡水河谷2011年铁矿石出口只增加了1100 万吨,为4.3%,收入却增加了151.08 亿美元,涨幅达33.38%。同时,成本费用减少,税前利润大幅攀升,财务费用下降,汇率变动损失连续盈余。而中国钢铁业对淡水河谷的“慷慨”奉献,成就了淡水河谷。2011年,淡水河谷的铁矿砂和团矿占其品种营业额604 亿美元的71%,其中中国占33%,其他亚洲国家占20%,欧洲占19%,巴西本土占18%,北美占6%,世界其他地区占4%。2011年,其净利润229 亿美元,是中国53 家上市钢铁公司同期总利润190.29 亿元的7.6 倍。中国为其提供了199.32 亿美元的收入、75.57 亿美元的巨额利润和5.75 万人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