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点
■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未来十年企业所面临的三个发展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结构调整的机遇。经济结构在变化,在此过程中企业就有机遇。比如金融服务,3亿多人跨入中高收入阶层,这3亿多人关心的问题是自己的资产能不能保值增值,退休养老以后有没有保证。 第二个机遇是技术变迁过程中带来的机遇。 第三个机遇是国际化。未来的消费、生活将大量来自于国际其他经济体提供的产品。比如,你可以不买宝马车,但是可以投资宝马的股票,宝马股票平均升值200%,原来是80块钱,现在都超过100块钱了,怎么来的?都是国人消费带动的。苹果股票也是一样的,苹果市值也是中国人搞起来的,我们给它生产又给它升值。所以,必须把资产配置到全世界各地,才能达到“肥水不落外人田”的目的,同时也能对冲我们的风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仇保兴 深度城镇化是速度城镇化弊病的解药 奥巴马有一句话是对的,中国绝对不能走美国的道路。这实际指的是不能走美国消费刺激、城市扁平化的路子。中国人故土情结导致的不断双向流动,机动化带来的郊区化背后房价飙升与空气污染的重要推力,人口老龄化、住房需求持续减少、能源损耗与环境污染等特殊问题,都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必须探索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土地国有化等决策不能变,否则农民不种庄稼,种起房子来,那就需要三个地球才能满足我们;加强城市的韧性,特别是现在讲到的海绵城市,分布式、多连接;交通需求侧要改革,从需求侧进行交通的管制是唯一的办法,因为我们不可能增加道路面积;变革保障房的建设体制,推崇住房合作社;全面的保护历史街区,修复城市文脉;建设美丽乡村,不要把乡村都当作城市来开发;城市群规划上,要做到基础设施共建且效益最大化、环境共同保护、资源共享、支柱产业形成集群等;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节能、适老、改造;以绿色小城镇为抓手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智慧城市建设,要先“中西医结合”治疗城市病,即软硬件改造两手抓,再科技创新设计。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 孟晓苏 房地产去库存是短期任务 推动以新市民为重点的新住房制度改革,不仅可以通过住房制度改革更好地为农民营造入住条件,还可以通过住宅建设用地的流转,缩小农民进城的购房和收入比,同时为城市人口提供广阔的居住空间。 房地产去库存是短期任务,而房地产的健康持续发展才是中长期任务。未来5年乃至20年,中国城镇化会平稳、有序和快速地发展,它将带来房地产的利好,而房地产业主引擎的重新启动会拉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征收房产税问题,可学习国外的制度经验。按照国外的标准来看,一是所有城镇住房都要征税;二是退税制度,根据家庭条件、婚姻状态、子女、养老退税,鼓励赡养家庭;三是差别税率,按照房屋不同的品质和来源确定税率;四是可按照购置原则而不是按照评估来交税;五是可先从小产权房开始起征房产税,既可解决违法问题,也可解决政府税源问题,同时还可从土地出让年限到期的城市起征房产税。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 李铁 改变城市功能布局才有可能调整房价 以北京为例,房价未来仍会处于上涨趋势,一是因为北京的公共服务水平是全国最高;二是因为通州副中心将低端产业和低端人口迁出,主城区的各种基础设施水平会大幅提升,公共福利也通过二次收入分配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雾霾也有治理好的预期。由此看出,需改变城市格局和布局,尊重市场规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周边空间的缓解,才有可能调整房价问题。 ■新加坡宜居城市研发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刘太格 未来城市走向:“星座城市”模式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庞大的机器,不过只有生活的机器还不能称之为“城市”,还要兼顾城市的形象。所以,我们要跟土地谈恋爱,不要把土地当作一堆土,要当作有历史、有文化,也有灵魂的东西。 我觉得每个城市要做好三件事:整个城市的规划、新镇的规划,以及中央商务区的规划。星座城市就是城市族群,把城市划分为中央商务区、片区中心、卫星镇中心、小片区中心等,并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将其串联起来,类似一个大家庭,层层分担家庭责任。一个城市应该容纳200万到500万人,超过500万人就应该考虑用星座城市,200万到500万人的城市就像一个成年人,能够自立,下面有片区、卫星城,再大就是几个兄弟构成的大家庭,更大的话就成了家族。所以,城市族群的核心道理就是把商业区分化,包括其他的配套都要按人口的规模和支撑能力划分出去。 ■中国经济工业联合会会长 徐匡迪 给中国企业家的四点建议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任务依然艰巨。对此,给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企业经营要从传统的规模扩张方式转向创新驱动方式,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使中国企业在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上做优做强。从“跟着做”“帮人做”,向掌握行业核心技术、拥有性价比高的自主品牌的方向转变。 二是,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发挥市场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中的决定性作用,瘦身健体、化解过剩产能,使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三是,紧紧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与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使企业在治理结构、运营模式、市场对接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形成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四是,要把质量第一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品牌意识,真正使中国制造成为中国企业的名片、中国企业家之魂。 ■资深金融人士 吴小平 私人财团发展对中国发展是福是祸 中国富人的富,到了什么程度了?数据显示,在中国拥有数千万资产的家庭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户;数亿资产的家庭,有几十万户;数十亿资产的家庭,在中国迄今大概有2000家;数百亿资产的家庭,中国有不少于200家;而实质控制各类资产过千亿的家庭或财团,中国也有数十家。中国最大的私人财团,控制资产规模早已超过万亿人民币。 以上数字,随着中国房汇股债市场的发展和洗牌,随着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正在继续显著增加之中。 经济发展,财富自然会集聚向少部分人,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国家一定要控制住合理的分配比例。如果改革开放大多数成果被少部分人、家庭、财团拿走,就不能用简单的社会竞争成败来解释了,那一定不合理。毕竟,中国的发展体制,不能简单地用华尔街、硅谷来套。也许,韩国私人财团的发展历史,将在中国重演。 私人财团肯定将在中国发展中继续突出表现。当前的万科争夺战,是一场数百亿级别的富人斗争。很快,将会有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战斗打响。 中国文化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此高调折腾,是福是祸,不可预测。